作者:時間:2021-04-14
父母的話能給孩子開一扇窗,
也能給TA關上一道門。
還記得之前網上流傳的視頻嗎?一個小男孩因為期末考試得了獎狀,走出“六親不認的步伐”。
男孩左手拿著證書右手拿著獎狀
兩只胳膊伸展開來
左搖右晃得從遠方走了過來
一臉笑容別提多開心了
而相比之下
另一位小男孩
卻因為考試成績不好
被媽媽丟在路邊
局促地站在綠化帶中間的小路上
欲哭無淚……
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網上流傳的“考試成績決定了回家敲門姿勢”的圖片,很形象地體現了成績對孩子的影響。
①
考試是每位學生的頭等大事,對于考試,不僅父母焦慮,孩子也不輕松。
一位學生說:每次一到考試,我就覺得自己學習太失敗了;如果有什么成功的話,就是成功打破了爸媽對我的期待。
誰都喜歡一百分,考試成績好,家長們固然開心,但如果考試后孩子說:“我這次考試沒考好……”接下來你會怎么說呢?
你會不會也是這樣:
你怎么這么笨,這么簡單的題目你都不會?
為什么別人都會做的題,你不會做?
你肯定是天天就想著玩,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!
不得不說,在孩子自我實現的道路上,最大的挫折來自于最親近的人。
“父母都覺得我不行,我是不是真的很差?”
結果,越擔心什么,越會發生什么,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墨菲定律。
當父母一遍遍地暗示著「你不行」,孩子可能真的越來越無能。
②
泰國有一個教育短片《豆芽引發的夢想》很有意思。三分鐘的短片傳遞著一種力量:無論是否成功,我們都要不斷去嘗試。
當女兒小菊提出要種豆芽來賣時,媽媽雖然遲疑,但還是堅定地說:我們試試。
第一次失敗了,媽媽說:“沒關系,我們再試試。”并且還找來了一本專門介紹豆芽種植的書來讀。
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從書中尋找答案,并改進了種豆芽的方法后,興致勃勃地問:“這次會成功嗎?”媽媽充滿力量地回答:“我們試試。”
在一次次失敗后,她們不斷總結改進方法,終于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。
故事里的小女孩菊,是以現實中的人物Netnapa Saelee為原型。長大之后,她上了大學,拿到了獎學金,現在還在瑞典做科研,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了。
短片里媽媽耐心說出的四個字“我們試試”,就像一劑神奇的養料,滋潤了孩子的好奇心,也啟蒙了孩子的探究精神。
正如英文歌曲You raise me up中所吟唱的那樣:
You raise me up,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
You raise me up, to walk on stormy seas
I am strong,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
You raise me up… To more than I can be
“你鼓舞了我,我能傲立群山之巔;
你鼓舞了我,我敢勇闖海暴之險;
我變得更強,只因借助了您的肩;
你鼓舞了我,我超越了自己的從前。”
③
當孩子做得好時,父母可以真誠地夸獎他,加上表情和動作,讓孩子知道,你是打心眼里欣賞他的;
當孩子做得不好時,父母也要理解這不是他本意,和他一起去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。
當孩子學習遇到困難、有低落情緒時,父母應該及時安慰、幫助他分析原因、鼓勵他繼續努力、相信他能成功!
正如短片《豆芽引發的夢想》最后說的,家庭教育才能激發學習的無限潛能。教會孩子不輕言放棄,不給自己設限,用他們自己的智慧和韌勁去嘗試未知事物,孩子在未來的路上才能走得更有信心!
【免責聲明】本篇文章部分圖片源自攝圖網,其他素材源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經編者收集整理后,僅作純公益學習分享,供各位讀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