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時間:2021-09-18
“這節體育課改上數學!”
“這節美術課改上語文!”
……
一直以來,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,體育課、美育課常常是在學習中被“冷落”的學科。以后,這樣的事情即將大幅度減少,甚至退出歷史舞臺!
2021年5月6日,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,美育課堂要教會學生欣賞美、發現美,也要教給學生創造美的能力。培養學生的藝術特長,成為下一步推進學校美育改革的關鍵。
隨著國家教育理念的轉變,近年來,素質教育中的美育成為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。“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1-2項藝術特長”成為教育的新目標。
① 國家部門齊發力 美育成剛需
教育部:2022年全面實施美育中考
早在2020年10月,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,教育部提出:將藝術類科目納入中考改革,納入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錄取計分科目,爭取到2022年實現全覆蓋,全面推行美育中考。
2020年10月15日左右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《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》,并發出通知,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。
全文有點長,小編來給大家劃重點:
目前全國已經陸續開展美育中考計分,有6個省、12個地市中考美育計分,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間。
② 為什么要將美育納入中考?
將藝術類課程學習及實踐納入學業要求,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。一些地方和學校重智育,輕體育、美育、勞動教育,片面追求升學率,造成學生過重負擔。
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,促進學生身心健康、全面發展,恰恰需要加強藝術類課程學習及實踐。
③ 馬承英語《小學美育》項目揚帆起航啦!
馬承英語總部研發團隊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成長規律,圍繞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,科學有序地規劃了小學階段美育課程——《小學美育》,每學期一冊,每冊包含音樂篇、美術篇、表演篇等三大部分內容。
《小學美育》課程扎根中國、融通中外,充分體現思想性、民族性、創新性、實踐性,立足于教會學生藝術基礎知識、藝術基本素養,循序漸進,培養學生欣賞美、體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。
課程特色
① 有機整合美育資源
融合音樂、美術、表演等三大藝術形式,讓學生多方位感受美的熏陶,打開更廣闊的審美天地。
② 凸顯中華美育精神
課程選材注重思想性,立意深遠,著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革命文化,陶冶高尚情操,增強文化自信。
③ 強化藝術實踐體驗
通過互動式、體驗式、沉浸式等實踐性活動,鞏固藝術基礎知識,鍛煉藝術基本技能,提升藝術審美體驗。
④ 構建美育新格局
注重課程縱向銜接,實現主線貫穿、循序漸進,逐步提升文化理解、審美感知、藝術表現、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。
課程目標
1. 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,激發創新創造活力;
2. 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、審美格調,提升審美素養;
3. 豐富審美體驗,開闊人文視野,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、文化觀;
4. 引導學生完善人格修養,陶冶高尚情操,塑造美好心靈。
課程形式
音樂篇
選擇的曲目按不同的層級推進,從經典兒歌到流行曲目,從國外經典到國內紅歌等等,豐富多樣,既安排流行歌曲的表演唱,又有經典歌曲的欣賞。
美術篇
以簡單有趣又能表意的簡筆畫為切入點,理解基本美術理念,學會欣賞油畫、國畫、水粉等不同形式的國內外經典畫作。
表演篇
由耳熟能詳的童話劇進入到貼近生活的課本劇,讓學生通過戲劇表演,了解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體驗,陶冶情操、溫潤心靈。
· 寫在最后 ·
隨著時代更迭及社會迅猛發展,國家及社會將更加需要全能型人才。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,因此未來學生也必然需要“德智體美勞”全面發展,才能更加順利地實現人生理想,推動社會發展。
馬承英語總部將不忘初心,堅定擁護國家教育政策及理念,秉承“以大愛之心育莘莘學子,以大美之藝塑美好品格”的教育理念,通過研發高質量美育教育課程,以期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目標貢獻一份力量。
【免責聲明】本篇文章部分內容源自教育部官網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經編者收集整理后,僅作純公益學習分享,供大家參考。